鲸探的“惊”与“叹”

自鲸探在2021年年底开启“转赠”并定下“180天+720天”的限制规则后,这个玩法至今一直没有变动过,而鲸探所代表的超长冷却时间的流转方式也从始至终都是数字藏品用户之间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随着数字藏品进入2023年,炒作已经在数字藏品圈内变得司空见惯,而对平台们开通二级市场的质疑声也早已逐渐淡去。

有趣的是,与2022年年初恰好相反,当初屈指可数的开通二级市场的平台被视为行业内的异类,而如今,当同类们纷纷加入异类的大军,使得未有二级市场的平台反倒成了格格不入的异类。

与此同时,要求鲸探开通二级市场的呼声从未停过,而这其中,也有更为理性的退而求其次者,呼吁鲸探尽可能的缩短转赠限制时长。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藏品行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趋冷,不断发新的鲸探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滞销”泥潭。

更为重要的是,“炒起炒落”的数字藏品出现在国内已有近两年时间,监管部门从未发布或者明确提及有关数字藏品平台不可开通二级市场交易的任何法律法规。

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所有的趋势都在“推动”着鲸探改变其流转方式,而近日,越来越多的小道消息传出,鲸探即将缩短平台的转赠冷却时长。

站在2023年的起点,同时也是数字藏品1.0迈向2.0的关键节点,我们正好以此探讨鲸探一路走来给数字藏品行业带来的惊与叹。

01.「惊」

2021年6月24日,一则关于支付宝9.9元的皮肤NFT被炒至150万元的报道在业内外引起轰动,这款皮肤便是鲸探前身蚂蚁链粉丝粒在2021年6月23日发行的首款数字藏品——敦煌飞天系列。

鲸探的“惊”与“叹”

虽然这则报道的内容“名不符实”,但这却是彼时还被称为NFT的国内数字藏品首次被大众知晓的事件,鲸探第一次出手便让全行业吃了一,不过这也在无形之中从此也奠定了数字藏品炒作的基调。

2021年11月,在一片“没有转移版权、不能交易、就是一张JPG”的质疑声中,鲸探宣布了其一直沿用至今的流转规则,即首次转赠需持有藏品满180天,后来再公布二次转赠需持有藏品需满720天。

这一消息让当时的一片质疑声升级成了骂声,彼时的持有者一直预期着数字藏品能与海外NFT一样自由交易,而转赠的方式以及官方不支持炒作的表态显然对他们而言就是彻底打破了暴富的幻想,消息一出甚至了引发了不小的退款维权潮。

如果说鲸探的第二惊对于用户而言是惊惶的,那么第三惊绝对惊吓住了当时的大部分用户。

2022年开始,数字藏品的暴火让鲸探毫无意外的成为了最热门的抢购平台,据数藏舰估计,彼时鲸探的注册用户多达500到1000万,即便鲸探的公售藏品数量多达一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想购得一份仍是十分困难,这也导致了抢购外挂横行和场外交易市场兴盛。

为了应对这一愈演愈烈的炒作之风,鲸探多次出手却收效甚微,到了2022年3月19日,鲸探更新了用户协议,在《违规用户处罚细则》中,鲸探给出了“转售数字藏品、购买数字藏品、组织数字藏品场外交易、利用外挂抢购数字藏品、违规使用数字藏品、发布违规或不当信息”6大违规行为及具体情形。

同时,鲸探明显加强了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加重了相应的处罚力度,处罚上限从原来的“限制一年转赠”,增加了视情况严重程度可做出“限制购买数字藏品”、“回收数字藏品”、“永久关闭账户”甚至报警移送司法机关的处罚。

惊吓之余,也有不少用户对鲸探雷利风行的打击手段拍手叫好。

但是,抑制炒作对于平台的短期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随着数字藏品市场热点转向二级市场,以及整体热度的下滑,鲸探终于在2022年8月,迎来了首次滞销。

8月2日,在藏品开售20多分钟后,鲸探主动对14点发售的藏品「奔向幸福」和「桃花运TAO」进行了下架处理,这是当时鲸探极其罕见的一次下架动作,可以确定的是,在下架之前,两款藏品皆未售完。

也是自此开始,滞销开始逐渐变得常见,尤其是到了2023年农历新年期间,连续发新的鲸探也陷入了连续的滞销。

鲸探的滞销让整个鲸探用户圈惊恐万分,“无脑买鲸探”的时代也从此不再,需要强调的是,鲸探滞销并非是一件坏事,甚至我们认为鲸探滞销是鲸探用户重新回归理性思考和购买的开始。

不过不得不指出的是,在此之间,鲸探也一直在给用户带来惊喜。例如刚过去的春节,鲸探与支付宝“集五福”活动的深度融合,堪称整个数字藏品史上最大的破圈活动。

鲸探的“惊”与“叹”

其它还有大大提升数字藏品体验感的AR玩法和虚拟展馆以及“鲸探宇宙”、注重数字藏品社交的用户社区和一件生成专属头像的功能、探索数字藏品以虚赋实的实物定制等等,虽然每一项都不一定是业内首创,但整个行业恐怕也只有鲸探一直在一步一个脚印地默默耕耘基础体验和创新功能。

02.「叹」

若说鲸探的“惊”更多的是正面的赞美的话,那么“叹”更多是感叹与质疑。

作为被大众熟知的国内数字藏品的起点,有不少声音指出,鲸探从一开始就把国内的NFT带偏了。

与海外主流的NFT主打独特性和稀缺性不同,鲸探首发的敦煌飞天系列数字藏品将同一份数字藏品同时发行8000份,开创性的“一份多发”模式大大削弱的NFT的非同质化特性,同时这一模式也成为了此后国内数字藏品的主要发售方式。

那么这样的发行模式,NFT的基础特性唯一性在哪里?从那时开始,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采用“一份多发”模式的平台。

当时,蚂蚁链在解释NFT付款码皮肤的概念时候提到,付款码皮肤使用了NFT技术进行确权,一串独一无二的编码对应一个皮肤。

颇值得玩味的是,“一串独一无二的编码对应一个皮肤”,而不是“一串独一无二的编码对应一个独一无二的皮肤”。

这意味着,用户购买数字藏品是获得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区块链编码,而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的藏品。也就是8000位买到敦煌飞天系列藏品的玩家,8000个独一无二的区块链地址指向同一个敦煌系列藏品。

或许是为了让用户更简单的明白手中藏品的唯一性,鲸探非常“讨巧”地将其区块链蚂蚁链的AC编码直接印在了数字藏品上。

这甚至催生了一条鲸探场外交易的分支产业链——靓号藏品,那些「0001、8888、10000」等靓号藏品的价值是普通AC编号藏品的数倍。

鲸探的“惊”与“叹”

质疑人士指出,用户的视线焦点被藏品上的那一串数字所吸引,没有人去关注那些数字的背后实则对应的是完全一样的「元数据」。

更有激进的人提出,从鲸探的“一份多发”开始,数字藏品就失去了NFT非同质化的意义,你手中的“敦煌”和他手中的“敦煌”没有任何区别,就像你手中的100元纸钞和他你手中的100元纸钞一样,即使互换也没有任何问题,这其实是一种FT,典型的FT代表就是比特币。

在他看来,用编号来区分数字藏品的不同,以至于出现炒作数字藏品的编号,对于数字藏品而言可悲、可叹甚至可笑。

另一方面,在数字藏品行业转入寒冬后,鲸探不但没有减少发行量反倒提高了发行频次受到了大量用户的诟病。

自2022年6月开始,鲸探一反以往每周1到2款藏品的发售频率,几乎每天都成了鲸探的发售日。

以6月6日至6月12日这一周为例,鲸探在这7天内每天都有藏品发售,最为夸张的是6月11日,鲸探为「西湖十景」一口气发行了10款数字藏品,每款藏品1万份,鲸探滥发的骂声也在这一天达到了顶峰。

用户指责鲸探滥发主要是认为其加大发行数量和加快发行频率是开始收割用户的表现,以及过多的发行量会影响用户手中已购买的数字藏品的价值。

而今年农历新年期间,鲸探滥发的质疑声又一次迎来高潮,据了解,在春节前后的12天内,鲸探总共发行了超过30款数字藏品,平均每天近3款,毫无意外的,这30多款藏品,除了个别热门款外,全部都陷入了滞销。

除此之外,鲸探上的发行商几乎个个都是“甩手掌柜”,在发售完藏品之后,发行商和用户便再无关联,甚至还有发行商发出了在鲸探“5秒钟,赚18万”的感叹,引起了用户的强烈反感。

有业内人士指出,造成这一现象和鲸探不支持二级交易有不小的关联,因为发行商无法从藏品的二级交易中获取版税收益,这也导致他们失去了继续维护持有者权益的动力。

结语

数字藏品在国内发展了近两年时间,尽管已经出现了数千家平台,但是抵制炒作、不开通交易还能终保持在数字藏品行业第一梯队的平台,唯有鲸探一家。

虽然始终伴随着质疑的声音,但是作为深度参与并推动行业发展的见证者,鲸探对整个数字藏品行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即便是鲸探的用户体量,在不作出任何改变的情况下,也难以独自走出滞销困境。

改革势在必行,所有人都期待着鲸探的第一刀落在其流转方式上,这一刀也关系着鲸探在2023年还能否给行业带来惊叹。数字藏品的下半场已经悄然开跑,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平台可以持续领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