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本质:人类未来的超级智能系统》:我们生活在黑客帝国的矩阵中吗?

2003年,牛津大学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提出了一个假设:我们的现实是高度先进的文明进行的计算机模拟。他的论证思路是:想象存在一个拥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超先进文明,而且他们与我们一样渴望了解知识和世界,他们可能会将计算能力用于研究任务,即通过超级计算机来模拟整个宇宙。

实际上,他们可能会模拟许多不同的宇宙,以了解微小改变会带来什么变化。甚至,模拟的文明也可能具有进一步模拟的能力,也就是在模拟世界中继续模拟宇宙,最终宇宙的数量将变得无穷多。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世界上可能存在数十亿个模拟宇宙,而真实宇宙只有一个。因此,从统计概率上看,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极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实的宇宙中。

2018年,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访谈节目《乔·罗根的经历》(The Joe Rogan Experience)中也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我们活在模拟(simulation)中。”以马斯克为代表相信“模拟人生”的人并不在少数。从哲学上看,计算主义与物理主义为人类意识可被计算系统模拟提供了解释框架。从世俗上看,《黑客帝国》等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早已深入人心。平行宇宙、神创论等更是早已有之且被人们惯常采取的理念。

尽管种种理论此起彼伏,但我们明确反对模拟矩阵的说法,反对强计算主义。蔡恒进教授在新书《元宇宙的本质》中表示,我们坚定地相信,当前所处的世界并不是所谓高阶智能体模拟的产物,人类并非生活在模拟矩阵中,原因有三。

一、强计算主义不可能实现

从物理研究的进展来看,世界上存在很多矛盾与断裂,我们并不能用一套自洽完整的体系来解释它们,因此强计算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经典物理世界,热力学第二定律明确了时间不可逆。但到了量子世界,时间是可逆的。也就是说,经典物理世界与量子世界之间存在断裂。同样,微观状态的粒子一旦结成能够一致行动的组织,就不再具备原来微观状态的性质,而是拥有了无法从微观推导得出的全新的内容,这是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断裂。此外,经典物理世界存在明显的时空定域性,而量子世界中的时空是非定域性的,这又是经典物理世界与量子世界的定域性断裂。经典物理世界与量子世界之间的这些矛盾与断裂,是无法通过模拟来解释的。

二、人类具备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剖析人的认知过程及发展历史后,我们发现,作为智能体或认知主体的人类,具备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强计算主义主张,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一切内容都是可计算的。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在当下这个人工智能能力逐项超过人类的时代,这不仅仅是错误的,更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不仅能在当下做出选择,而且能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抱有期望,选择更有利于实现我们期望的做法。在这种意义上,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超越性,难以被机器模拟。

我们认为,智能并非来自事先定义或者嵌套循环定义,而是智能体在具体的场景下被激发出来的、突然涌现出来的内容。虽然冲动往往来自外界刺激,但即便基于相同的外界条件,不同的智能体反馈的内容也不一样。这就说明,冲动是基于将智能体与外界看作一个整体而产生的。在与外界的关系中,智能体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即便外界条件不改变,或者已经完全被智能体掌握,智能体也能够产生新的内容,因此模拟智能体的模型的复杂度是无穷高的。

三、模拟世界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而且这种模拟本身并没有价值

从物理学上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的解是否存在都不能完全确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小尺度运动的耗散和黏性使得情况非常复杂,因此对大尺度运动的解释难以套用到小尺度运动上。由此可见,即便是在简单的条件下,结构也可能从一开始的简单状态变得复杂。考虑到这只是抽象的物理模型,其中的变量并非从外界引入,而是完全在系统内部产生的,所以现实情况只会更加复杂。

生命体与外部环境的相遇往往存在偶然性,且不可完全被模拟。比如,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一定会发展出商业寡头,但我们无法事先模拟或预测什么人会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生意做大,因为其中的变数太多,根本不存在完全模拟的可能。在生命个体看来,世界是无限的。尽管宇宙中的粒子数量有限,但个体面对的未来世界的变化是无穷的。复杂系统中有太多可能性,每一个主体、每一次选择都会导致不同的分叉,而不同选择最终导致的分叉是如此之多,以至如果将个体数量、时间尺度叠加起来,这些分叉的可能性就是无穷多的,并且每分每秒都在爆炸性地增长。即使把一兆亿种(当然还不止)分叉可能都列出来,我们也无法完全模拟现实。而只要缺少一种情况,就意味着现实没有被成功模拟,模拟也因此失去了价值。

如果概率是无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概率呢?这是因为意识。生命体需要意识与智能来帮助自己应对环境中无穷的可能。很多时候,生命体是通过意识和智能将事物发展的方向导向一个看似小概率的事件,来完成对物理世界的适应和改造的。

目前用机器对短期的、局部的内容进行模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影响因素相对容易厘清,而通过模拟来预测短期走势,有助于我们厘清当下的可能选择。这些带有主观偏好的选择,能够产生超越时空的影响,这也是人类对世界的价值所在,即创造人类主观上更美好的未来世界(比如元宇宙),而不是追求一个完全确定、可计算的世界(也不可能实现)。

在未来,元宇宙应当是一个从人类社会中产生,可以被人类社会推导出,但更应该反映人类社会极致本质的世界。元宇宙不应该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类社会的电子化产物,还应当是人类社会理想的实现场所。正是因为遵循了意识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元宇宙才能够不断地发展下去。

相关阅读

《元宇宙的本质:人类未来的超级智能系统》:我们生活在黑客帝国的矩阵中吗?
《元宇宙的本质:人类未来的超级智能系统》

蔡恒进 蔡天琪 耿嘉伟  著 2022年7月 中信出版集团

宇宙可对应为物质世界,而元宇宙可以被理解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也可以被理解为钱学森笔下的“灵境”,代表了人类意识世界的对象化,是一种在近地空间上进化出来的“超级大脑”。本书从哲学视角切入,探讨了人类意识向元宇宙的迁移以及元宇宙未来发展的三重境界,展示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交互与协作的全新可能性。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